其實從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有了青銅器,到了夏朝,青銅器的種類逐漸多了起來,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西周青銅器種類更加豐富,大量用于祭祀,銅的出現大大的優化了人們對于生活的便利,當銅逐漸随着時代流傳演化時,它的價值也更加的精化。長期以來,銅工業企業一直積極投資于先進的工藝和技術。
但你知道嗎?其實銅是100%可回收的,廢銅回收無需降級和回收,使其成為具有長使用壽命的永久材料,從而降低了産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國際銅業協會中也曾指出,全球銅的回收利用率約為60%,其中約30%的銅供應來自回收的銅。與其他金屬相比,銅金屬的最大亮點在于它是為數不多的可以100%回收的金屬之一。再加工後,對銅的質量和性能沒有損失或影響;在銅的回收和加工過程中,其能源效率也很高,比原始采礦和加工的能耗低80%至90%。
而其中一類是新廢銅,它是銅工業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料。冶金廠的叫"本廠廢銅"("home scrap")或"周轉廢銅"("runaround")。銅加工廠産生的廢銅屑及直接返回供應廠的叫做"工業廢雜銅"、"現貨廢雜銅"("prompt")或新廢雜銅。
另一類是舊廢銅,它是使用後被廢棄的物品,如從舊建築物及運輸系統抛棄或拆卸的叫舊廢銅。銅和銅基材料,不論處于裸露狀态,還是被包在最終産品裡,在産品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可回收再生。一般來說,用于再生的廢銅中新廢銅占一半以上。而全部廢雜銅經再加工後有大約1/3以精銅的形式返回市場,另2/3以非精煉銅或銅合金的形式重新使用。直接應用廢銅的前提是嚴格的分類堆放及嚴格的分揀。直接應用廢銅具有簡化工藝、設備簡單、回收率高、能耗少、成本低、污染輕等優點。所以如今的廢銅回收其實也有着較為完整的劃分以及更進一步的能源整合再利用的體系。